2024年5月银行理财月报:规模稳健上涨,逆势应对赎回潮
核心观点
理财4月份吸金效果显著。根据普益数据,4月末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8.5万亿元,环比上月增加2.3万亿元。银行理财规模增长原因有二:一是银行存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尤其禁止手工补息后,部分高息揽存的“智能存款”被叫停,而理财产品收益基准在3%左右;二是债券收益率尤其是短端下行明显,整个4月理财产品仍有丰厚资本利得。在我们模拟组合中,纯债类产品月度收益达到0.52%。
4月底银行理财再次接受债市调整检验。4月最后几个交易日,随着央行持续关注长债收益情况,这引起债券市场收益出现阶段性调整,市场担心部分产品(尤其是日度开放、纯债类产品)会出现一定赎回压力,除了理财投资者持续受教育原因外,我们判断出于以下原因,本轮银行理财客户赎回压力并不显著:一是提前预防性赎回。经历2022年后,理财普遍加大基金专户配置,借助基金产品流动性优势替代直投信用债等低流动性资产,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负债端压力时,可以先赎回部分专户产品;二是资产配置调整,银行理财普遍借助保险资管嵌套存款,由于相关存款在银行负债中作为一般存款列支,整体可以体现较高报价优势,高收益存款不受市场波动影响,配置比例逐步提高(20%以上);三是摊余成本法估值技术,银行理财借助信托平滑、收盘价估值等方法平滑收益曲线,这显著熨平了收益波动。综合以上原因,我们观察行业整体没有出现产品的负反馈效应。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金融严监管加强,类似配置和估值上的腾挪空间已日益狭窄。相关方法一是有违资管新规精神,资管新规旨在推动产品净值化转型,本质是让投资者逐步接受市场波动;二是相关策略涉及资金套利,尤其是产品通过嵌套一层通道结构,就获得了明显估值或收益水平优势,预计后续这种行为将受到明显监管压力。
预计后续银行理财扩张仍有空间,产品体系上维持哑铃型结构。规模上,全行业突破30万亿元确定性较强,较好匹配后续债券发行供给;结构上,现金类和短债类产品仍为产品重心,尤其是当前短端资产收益安全边际较高,是对现金管理类产品的较好替代;突破上,多资产策略发行增加,含权类理财受到持续关注。除了跨境、高股息等收益增厚策略,二季度以来,含商品(主要是黄金)、指数类等产品发行尤其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