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足迹管理体系新方案点评:里程碑式突破,解锁绿电与低碳产业无限商机
核心观点:
事件:生态环境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要求到2027年,碳足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制定发布与国际接轨的国家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构建。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定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基本建成。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因子数据库与碳标识认证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实质性参与产品碳足迹国际规则制定。
方案明确重点覆盖产品,能源、大宗商品、原材料等行业率先探索。方案明确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在发布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标准,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边界、核算方法、发布形式、数据质量要求和溯源性要求等的基础上,方案明确需针对电力、煤炭、天然气、燃油、钢铁、电解铝、水泥、化肥、氢、石灰、玻璃、乙烯、合成氨、电石、甲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和电子电器等重点产品发布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同时,将优先聚焦基础能源、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半成品和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发布产品碳足迹因子,建立国家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协同推进碳减排。推动将产品碳足迹要求融入财政、金融和产业等政策,形成推广产品碳足迹的政策合力。在产业层面,鼓励将产品碳足迹纳入绿色低碳供应链和产品等评价指标,充分发挥产品碳足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用低碳技术、实施低碳改造、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作用。促进产品碳足迹与碳排放权交易、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环境影响评价等机制的有机衔接。在金融层面,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基于碳足迹信息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财政层面,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在公共采购中优先采购和使用碳足迹较低产品。
引导终端消费需求向低碳足迹产品转型,倒逼企业减碳降碳。适时将产品碳足迹相关要求纳入政府采购需求标准,鼓励政府和国有企业加大碳足迹较低产品的采购和推广应用力度。以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装饰装修材料和汽车等消费品为重点,有序推进产品碳标识在消费品领域的推广应用,引导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碳产品。
投资策略:建议从绿电、节能降碳两个维度挖掘投资机会。绿电:能源是碳的主要源头,使用新能源是碳减排最直接高效的方式,随着碳市场的日趋完善,绿电需求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绿电溢价也有望显著提升;节能降碳:一方面,火电、供热、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清洁化发展趋势明确,存量产能改造、增量产能排放标准趋严有望推动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同时也将拉动对低碳改造相关设备和技术的需求;另一方面,碳排放数据是构建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基石,因此碳排放计量监测相关设备、软件迎来发展机遇。个股建议关注:电力板块华能国际、华电国际、国电电力、大唐发电、皖能电力、浙能电力、三峡能源、龙源电力、中绿电、长江电力、川投能源、华能水电等;节能环保板块高能环境、伟明环保、瀚蓝环境、蓝晓科技、景津装备、联美控股、华宏科技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