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就能清空10万债务?金融诈骗新手段来了!
你是否也曾因为沉重的债务而焦头烂额?是否听说过“2.5万化解10万债”的“债务优化服务”?这种看似诱人的服务背后,实则隐藏着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近日,多名债务人因轻信此类服务而遭受经济损失,警方已介入调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骗局的真相,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一、“债务优化服务”背后的陷阱
赵子波是一位因做生意亏损而背负沉重债务的普通人。去年11月,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家宣称“为国分忧、为民减负”的法务公司推出的“债务优化服务”。该公司声称,只需缴纳债务总金额2.5折的服务费,剩下的欠款就不用还了。赵子波心动了,他向朋友借了5万元,希望化解自己20余万元的信用卡债务。然而,他等来的不是信用卡结清证明,而是该公司因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的消息。
这家法务公司以“解债”为幌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他们利用债务人急于还款又对相关政策法规似懂非懂的心理,通过伪造文件、冒充金融机构等手段,骗取债务人的资金。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公司大肆鼓吹的“解债”手段,实际上是通过向银行恶意投诉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进一步取得债务人的信任。
二、骗局背后的“反催收”产业链
在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这类“解债”机构并非孤例。近年来,类似的“解债”机构层出不穷,它们用各种噱头编织出一个个所谓的“债务化解”骗局。而这些骗局的本质,往往是“反催收”。
反催收已发展成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这些法务公司通常会冒充债务人的身份接听来自银行及第三方催收人员的电话,并找漏洞进行投诉。比如不承认是本人接听的电话、投诉泄露公民隐私、多次不接电话后投诉暴力催收等。他们的目的是施加压力促使银行协商,进而分期或减免利息,甚至打折。
然而,这种看似“成功”的化债案例,更多是通过反催收手段实现的。而并非法务公司所宣称的“与银行、AMC公司对接、运作”。实际上,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出现逾期后,会先通过内部进行催收,中长账龄则会通过法诉或委外催收。在经过层层追讨之后,银行才会将这部分坏账打包成资产包,通过公开的平台、竞价流程卖给AMC。而一般企业并不具备购买资产包的资质,只有持牌的AMC公司才有此权利。
此外,在打包过程中,个人信息都是随机放入不同的资产包中。打包完成后还要经历各个监管部门的审查,因此银行并没有办法将个别债务人指定到同一资产包或是单独剥离出来。这意味着法务公司所宣称的“化债流程”根本无从实现。
三、警方介入调查,提醒公众提高警惕
今年9月,赵子波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广律法务公司涉嫌犯罪已被立案侦查的消息。他质问对接人,却被告知这只是分公司出现问题,总部并无不妥。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通过招商会和发展代理商等方式,累计在全国发展超2万名代理商,收取2000余万元代理费,向5000余名解债人收取超过2亿元“解债”服务费。
警方提示,这些受害对象均为信用不良或逾期的负债群体,他们多者负债近百万元,少者负债近二十万元。绝大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以继续借贷、刷信用卡等方式筹集资金向法务公司支付“解债”服务费。这不仅耽误了债务人的正常还款期限,而且对债务人财产进行了又一次侵害。
警方还表示,大肆鼓吹的“解债”手段正是利用了很多债务人急于还款又对相关政策法规似懂非懂的心理。他们通过向银行恶意投诉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进一步取得债务人的信任骗取客户的资金。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已经向多地发送了协查令有相关遭遇的人可到当地派出所报案登记损失。
四、如何防范此类骗局?
面对此类骗局,公众应提高警惕并学会防范。首先,要增强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了解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路径和相关政策法规,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诈骗。其次,要保持理性思考。对于过于诱人的“债务优化服务”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更不要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最后,要及时向警方报案。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
五、切勿轻信“债务优化服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骗局层出不穷。而“债务优化服务”骗局正是利用了债务人急于还款的心理进行诈骗。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切勿轻信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更不要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内容来源:一竿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