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之家
全国站

2.5万就能清空10万债务?金融诈骗新手段来了!

编辑:一竿风月
2024-10-28 17:08:52
摘要
近期,一种以“债务优化服务”为名的金融骗局频发,不少债务人因急于还款而落入陷阱。这些骗局往往打着“为国分忧、为民减负”的旗号,通过伪造文件、冒充金融机构等手段,骗取债务人的资金。警方已介入调查,并提醒公众提高警惕,防范此类骗局。

  你是否也曾因为沉重的债务而焦头烂额?是否听说过“2.5万化解10万债”的“债务优化服务”?这种看似诱人的服务背后,实则隐藏着精心编织的金融骗局。近日,多名债务人因轻信此类服务而遭受经济损失,警方已介入调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骗局的真相,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债务

  一、“债务优化服务”背后的陷阱

  赵子波是一位因做生意亏损而背负沉重债务的普通人。去年11月,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家宣称“为国分忧、为民减负”的法务公司推出的“债务优化服务”。该公司声称,只需缴纳债务总金额2.5折的服务费,剩下的欠款就不用还了。赵子波心动了,他向朋友借了5万元,希望化解自己20余万元的信用卡债务。然而,他等来的不是信用卡结清证明,而是该公司因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的消息。

  这家法务公司以“解债”为幌子,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他们利用债务人急于还款又对相关政策法规似懂非懂的心理,通过伪造文件、冒充金融机构等手段,骗取债务人的资金。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公司大肆鼓吹的“解债”手段,实际上是通过向银行恶意投诉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进一步取得债务人的信任。

金融诈骗

  二、骗局背后的“反催收”产业链

  在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这类“解债”机构并非孤例。近年来,类似的“解债”机构层出不穷,它们用各种噱头编织出一个个所谓的“债务化解”骗局。而这些骗局的本质,往往是“反催收”。

  反催收已发展成一条完整的黑灰产业链。这些法务公司通常会冒充债务人的身份接听来自银行及第三方催收人员的电话,并找漏洞进行投诉。比如不承认是本人接听的电话、投诉泄露公民隐私、多次不接电话后投诉暴力催收等。他们的目的是施加压力促使银行协商,进而分期或减免利息,甚至打折。

  然而,这种看似“成功”的化债案例,更多是通过反催收手段实现的。而并非法务公司所宣称的“与银行、AMC公司对接、运作”。实际上,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出现逾期后,会先通过内部进行催收,中长账龄则会通过法诉或委外催收。在经过层层追讨之后,银行才会将这部分坏账打包成资产包,通过公开的平台、竞价流程卖给AMC。而一般企业并不具备购买资产包的资质,只有持牌的AMC公司才有此权利。

  此外,在打包过程中,个人信息都是随机放入不同的资产包中。打包完成后还要经历各个监管部门的审查,因此银行并没有办法将个别债务人指定到同一资产包或是单独剥离出来。这意味着法务公司所宣称的“化债流程”根本无从实现。

金融骗局

  三、警方介入调查,提醒公众提高警惕

  今年9月,赵子波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广律法务公司涉嫌犯罪已被立案侦查的消息。他质问对接人,却被告知这只是分公司出现问题,总部并无不妥。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发现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多个分支机构,通过招商会和发展代理商等方式,累计在全国发展超2万名代理商,收取2000余万元代理费,向5000余名解债人收取超过2亿元“解债”服务费。

  警方提示,这些受害对象均为信用不良或逾期的负债群体,他们多者负债近百万元,少者负债近二十万元。绝大多数人抱着侥幸心理,以继续借贷、刷信用卡等方式筹集资金向法务公司支付“解债”服务费。这不仅耽误了债务人的正常还款期限,而且对债务人财产进行了又一次侵害。

  警方还表示,大肆鼓吹的“解债”手段正是利用了很多债务人急于还款又对相关政策法规似懂非懂的心理。他们通过向银行恶意投诉或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等方式进一步取得债务人的信任骗取客户的资金。目前该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警方已经向多地发送了协查令有相关遭遇的人可到当地派出所报案登记损失。

  四、如何防范此类骗局?

  面对此类骗局,公众应提高警惕并学会防范。首先,要增强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了解银行不良资产处理路径和相关政策法规,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诈骗。其次,要保持理性思考。对于过于诱人的“债务优化服务”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更不要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最后,要及时向警方报案。一旦发现被骗应立即向警方报案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

  五、切勿轻信“债务优化服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骗局层出不穷。而“债务优化服务”骗局正是利用了债务人急于还款的心理进行诈骗。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金融知识和法律意识,切勿轻信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更不要随意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上当受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内容来源:一竿风月)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券商、游资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或自媒体,仅供参考。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作为任何投资和交易的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大家都在看

这些金融骗局正席卷全国,你中招了吗?

这些金融骗局正席卷全国,你中招了吗?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金融时代,各种看似诱人的投资机会背后,往往隐藏着致命的骗局。今天,我们就来揭露一些即将在未来5年内泛滥成灾的金融骗局,帮助大家擦亮眼睛,避免陷入血本无归的困境。
2024-10-14
惊!年内200余家金融机构被仿冒,非法荐股等骗局就在身边

惊!年内200余家金融机构被仿冒,非法荐股等骗局就在身边

今年以来,已有超过两百家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被不法分子仿冒,实施非法荐股、虚假发行“原始股”、非法配资等违法行为。中证协已发布黑名单,提醒投资者保持警惕。
2024-10-09
【股市版“狼人杀”】800人群里就我一个真的?金融骗局大起底

【股市版“狼人杀”】800人群里就我一个真的?金融骗局大起底

一名资深股民因点击“帮你在股市解套”的广告,被引入一个800人的QQ群,并被诱骗参与虚假投资平台的交易。最终,在警方的帮助下,他成功追回了部分被骗资金。本文将详细揭露这一骗局的全过程,并提供实用的防骗指南。
2024-09-23
【判例】徐汇区首例全链条打击股票场外配资金融犯罪活动案件宣判,涉案金额高达3.89亿元

【判例】徐汇区首例全链条打击股票场外配资金融犯罪活动案件宣判,涉案金额高达3.89亿元

新民晚报讯(记者 孙云)5月14日,由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何某非法经营案公开宣判,这是徐汇区办结的首例全链条打击股票场外配资金融犯罪活动案件,涉案的股票交易金额达到3.89亿元、非法配资金额达到约3200万元。在办...
2024-08-21
【风险提示】深圳处非办关于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涉嫌非法从事金融投资理财业务的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深圳处非办关于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涉嫌非法从事金融投资理财业务的风险提示

近期,我市发现名称或经营范围含有“财富”、“财富管理”、“理财”、“资产管理”等字样的部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未持有金融相关许可证,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资质,但存在虚假宣传、诱导客户购买违规发行代销的私募...
2024-08-21
【判例】爱结交绿营权贵,台湾金融诈骗案首脑吸金90亿新台币,今判16年半

【判例】爱结交绿营权贵,台湾金融诈骗案首脑吸金90亿新台币,今判16年半

爱结交绿营权贵,台湾金融诈骗案首脑吸金90亿新台币,今判16年半台湾金隆科技公司成立im.B平台,利用假债权吸金诈骗90亿元(新台币,下同),公司负责人曾耀锋喜好结识绿营权贵,与女友张淑芬共31人被依违反台湾地区“银...
2024-08-21
【关注】斯里兰卡从事网络金融诈骗,30名中国人被捕,印度人被捕多达137人

【关注】斯里兰卡从事网络金融诈骗,30名中国人被捕,印度人被捕多达137人

昨天的网络金融诈骗新闻,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更新,还有30名国人同胞被捕。斯警方称,包括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尼泊尔人在内的外国公民在斯里兰卡实施的网上金融诈骗严重影响了斯里兰卡的经济。周五,警方发言人尼哈
2024-08-21
【报告】上海检察机关办理涉私募基金金融犯罪案件情况通报

【报告】上海检察机关办理涉私募基金金融犯罪案件情况通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私募基金作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2024-08-21
【图解】上海检察机关办理涉期货和衍生品金融犯罪案件情况通报

【图解】上海检察机关办理涉期货和衍生品金融犯罪案件情况通报

近年来,上海检察机关受理的非法经营期货和衍生品犯罪案件多发,犯罪“版本”不断演化进阶,呈现出犯罪主体多元、犯罪覆盖期货和衍生品市场、信息网络犯罪技术“加持”、网络非法期货迅速蔓延等特点。强烈推荐:齐鲁...
2024-08-21
【炸裂】头部券商今年团建方式:集体参观关押金融人士的监狱

【炸裂】头部券商今年团建方式:集体参观关押金融人士的监狱

券商研究所“特色党建”,听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金融机构党建工作也这么卷了吗?ENTER TITLE看到某券商研究所的这个通知,我只能用这几个词来形容———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相当有警示意义!废话不多说,直接贴原文
2024-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