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连锁新纪元:总数拐点将至,行业集中度飞速攀升》
截至2023年底,全国零售药店数量达到已666960家,相较于2019年,新增14.3万家,其中2023年就新增4.37万家,而门店数量增长的同时,零售市场却因为统筹改革等因素下滑。根据中康资讯,2023年零售药店市场全品类规模5394亿元,同比增长-0.7%,2024年上半年零售药店(含O2O)同比增速为-0.7%。竞争加剧下,单店收入下降,门店亏损面增加,门店关闭增加。2024年Q1,关闭门店和新开门店已逐步靠近,零售药店行业扩张转向收紧,竞争缓和,零售药店的单产盈利趋向回升。从2024年Q1开始,行业亏损面已开始扩大,考虑单体和中小连锁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叠加统筹政策的短期冲击,我们认为到2024年Q4,零售行业将达成新的平衡。2025年全国零售药房门店总数将下滑,预计下滑幅度超过10%,有效减少市场无效供应,对于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客流量有望回升,单店盈利将改善。统计分析零售药房上市公司业绩,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速已回落,新开门店数量下降,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8.36%,门店客流下降对头部连锁业形成经营压力,预计下半年头部连锁也会调整新开和关闭门店节奏,更为注重经营的稳定。随着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连锁药房有望最先获得客流量的回升,提升经营效益。政策方面,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各地执行差异大,相对市场化的区域,零售药店已获得门诊统筹的增量,而部分区域仍限制统筹药品使用互联网处方,并且价格有严格限制,因此政策影响并非只有单一方向。
2.器械出口初步恢复,创新出海值得期待
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4年1-7月,中国市场医药产品出口额6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医疗器械类增长3.92%,西药类增长2.68%,中药类下滑6.82%。器械类增长领先,2024年1-7月一次性耗材出口额大增8.96%,医疗诊断和治疗类增长3.2%。对比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海外市场增长节奏不一致。根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同比下降50.57%,截止2024年8月31日,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结束,整体出口增长也优于国内市场。自2023年8月起,器械出口增长已逐步恢复。经历疫情防控阶段,中国医疗器械的品质已获得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的认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通过FDA认证产品增加,并且高值耗材、中高端装备比例提升。中国研发生产体外诊断试剂,先后获得欧盟市场认证,在国际疫情防控中,效率和成本获得国际组织的认可,如近期入选全球基金(TheGlobalFund)的猴痘病毒检测试剂盒。制剂国际化方面,2024年1-7月,西成药出口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8%,大幅领先于医药整体出口。根据药智网统计,2023年国产创新药跨境License-out交易数量超过50笔,潜在总金额超400亿美元。在2024上半年,国产创新药达成跨境License-out交易25笔,潜在总金额超过270亿元。随着更多国产创新药械的临床进展,预计创新出海合作项目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3.内需关注长期具有刚性支撑部分
2023年是医药政策较为密集的年份,医疗反腐,地方联采,支付改革等改革措施接踵而来,在政策的压力下,国内医药市场依然收获正增长,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合计18865亿元,同比增长5.2%。2024年医疗反腐等政策影响延续,同时药品比价、统筹定价等新政策落地,医药市场增长也受到影响,其中2024年上半年线下零售药店市场(药品+非药)为2986亿元,同比下降3.7%。虽然整体面临压力,但从细分品类看并非都是均一的下降,2024年6月线下零售市场化学药TOP20品类,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血脂调节剂和糖尿病用药,保持了高增长趋势,可见刚性治疗需求的品类,其增长具有支撑。医疗设备方面,根据IQIVA预测,2024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2%,主要是设备中影像类等设备受到医疗反腐的影响,使得医院设备采购更加谨慎导致招标数量减少,而耗材试剂等则继续伴随手术量(除产科)增长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卫健委发布的统计公报,2023年全国医院床位增加34.2万张床位,全国卫生人员总数增加82.7万人(增长5.7%),总诊疗人次增加11.3亿人次(增长13.5%),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拉动下,我们认为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恢复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4.VE提价仍在中程,短期价格调整主要为存货因素
近期,VE国内市场报价已从7月底的93-96元/kg,提升至150-170元/kg,由于在提价过程中,前期低价签单的发货,下游饲料企业消化储备库存,部分经销商报价有所波动。下游库存消耗的时间,我们预计需要1个月左右,小品种库存消化更快,如VB1和VD3等,库存消耗越快,提价节奏恢复则越快。提升的空间。推动本轮VE等原料药品种涨价的驱动因素主要是供给端龙头企业经营策略转变,目前VE的竞争格局稳定,未来市场策略仍将以利润为导向,目前VE仍处于提价的中程,未来成交价格有望突破200元/kg。对于万华化学新投产的柠檬醛产能,我们认为从柠檬醛到VE,仍需要解决三甲基氢醌等关键中间体,需要布局的时间很长,而且万华的柠檬醛产能预计到2025年Q2才能规模化生产。业绩兑现方面,我们预计从2024年Q2起,部分品种提价带动的盈利好转有望逐步可见。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已发布2024年中报,Q2净利相对于Q1均有显著增长。根据VE出口均价,2024年Q2均价高于Q1。7月VE出口均价9.72美元/kg,高于5~6月均价,2024年Q3浙江医药和新和成的业绩弹性有望进一步加大。
5.新冠等其他呼吸道疾病叠加传播,呼吸道检测市场继续增长
根据疾控中心检测数据,近期南方和北方省份处于流感低传播阶段,全国未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但新冠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仍在传播,根据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7月全省新冠病毒感染发病数为18384,对比6月份增加了1万余病例,全国新冠阳性率也上升至18.7%(7月22日-7月28日)。自疫情管控放开以来,流感、新冠、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等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就处于交替传播的状态,因此呼吸道感染检测需求季度波动减弱,而且随着先检测后治疗的意识提高,检测渗透率逐季提升。7月3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大医保基金对乡村医疗卫生体系支持力度,规范村卫生室医保服务协议管理,推动更多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感冒发热和呼吸道感染为基层常发病,加强规范化管理,离不开诊断作为临床处方的依据,抗原抗体快检自然适合基层村卫生室的诊断需求,未来医保覆盖面增加,将带动呼吸道快检向基层渗透。2024年将是国内企业进军全球呼吸道联检市场的重要开端,其产品平均定价有望高于国内,市场值得期待。对于率先完成海外渠道和生产布局的企业,其获得订单和市场的能力更强,海外市场有望带来增长弹性。
6.血液制品整合加速,集中趋势加强
血液制品属于资源型品种,其原料药主要来自献浆,生产企业和单采浆站的设立都有严格的审批流程。目前国内血制品行业现仅存28家企业,2023年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派林生物五家位列千吨采浆梯队。2024年7月17日,华润博雅生物与GCCorp签订协议,收购绿十字股权,目前绿十字中国拥有4个浆站,2023年采浆量104吨。8月31日天坛生物公告收购1.85亿美元收购中原瑞德100%股权,行业集中度提升是未来十年血液制品的重要趋势。在新增品种,新增浆站,新增市场方面,第一梯队企业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而且头部企业控股权也在发生变化,新股东赋能给与整合资源和资金的有利支持。
7.国产GLP-1新药出海值得期待
根据诺和诺德2024年中报数据,GLP-1中国地区的销售额为36.84亿丹麦克朗,约合38.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中国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总量达,治疗的积极性高,为国产GLP-1上市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国产GLP-1出海更值得期待。目前已对外授权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等,出海合作模式多样,随着更多临床数据的发布,国产GLP-1新药的海外授权有望增加。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未来有望市场产品规模化量产的,关注【川宁生物】。
口潜力的【亚辉龙】,推荐具备掌超的技术平台和国内市场定位优势的【祥生医疗】。推荐进入全球睡眠呼吸机产业链的【美好医疗】。
疗】。推荐具有快检优势,Q3海外订单具备弹性【英诺特】,推荐核酸检测技术持续迭代,满足临床和家庭自检趋势的【圣湘生物】;
【京新药业】。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疗】。
7)新冠阳性率增加,药物治疗需求增加,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先声药业】。
海莱士】、【博晖创新】、【华兰生物】。
售潜力,关注【千金药业】。
10)二类疫苗研发,结构性机会可以关注人二倍体狂苗的市场增长,推荐【康华生物】。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2024-09-09EPSPE公司代码名称投资评级
重点关注公司及盈利预测
2024-09-09EPSPE公司代码名称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