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周报解析:揭秘新一轮化债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新一轮大规模化债工作即将开启,现阶段仍以显性债务置换隐形债务为主。11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本轮一揽子财政刺激的具体部署,涉及总规模超过10万亿,包括新批准的3年6万亿元债务限额以及5年4万亿专项债。我们认为,相对于市场当前更为关注的数字,此轮化债的方式方法更为重要。近年来,城投盈利承压叠加土地财政下行导致隐性债务占据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地方政府面临债务挑战。从目前来看,此次化债总体思路依然未改变地方的偿债责任,即用显性的地方债券置换隐性的城投债券,未涉及中央的举债额度。边际上看,考虑到显性和隐性债务之间的利差,预计此次提及的10万亿约能节省6,000亿利息支出,有望释放部分财政资源用于发展。此外,此次发布会亦提及“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我们判断,后续化债方式方法将视此轮“10万亿”落地效果而备,中央财政仍有足够空间,对化债决心和力度可以适当乐观。
房地产政策不断,助力止跌回稳。此次新闻发布会,有关房地产的表述主要包括2个方面:1)“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在此前国新办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谈及下一步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举措时称,正在抓紧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该政策也被业内视为是近期即将推出的相关税收政策,我们判断政策的调整有利于降低房屋交易和房产开发成本,促进房地产回暖和开发商减负。2)“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自517新政以来,房地产收储进入大家视野,但截止目前,预计的5000亿资金落地速率较为缓慢。我们认为政策落地的堵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地方政府仍有债务考核,落地动力和债务约束兼顾存在难度;二是,地方政府收益率考核仍在,目前收储资金成本较高,导致满足潜在收益率的收储价格较低,落地难度大。当下,专项债券支持收储预计将带来积极变化:一方面,专项债直接有利于拓宽收储资金来源,降低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专项债将收储范围扩大到土地储备,政府可通过提升容积率更改土地性质等方法提高收益率。有望加速实现推动土地和房屋库存消化,促进供求关系再均衡的政策初衷。
投资分析意见:继续看好“消费建材+水泥”。我们建议关注三个方向:1)估值直接反应信心的消费建材,关注三棵树、东方雨虹、坚朗五金、伟星新材、北新建材、蒙娜丽莎;2)交易新周期起点的水泥,关注海螺水泥,华新水泥(H股);3)分子端确定性较高的景气赛道,关注国泰集团、雪峰科技、中国核建、上海港湾、海鸥股份。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化债力度不及预期,房地产政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