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惊艳亮相,自主运行AI技术再突破,行业盛宴即将开启!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本周(10月14日-10月20日)机器人指数跑赢大盘。中证机器人指数上涨4.9%,跑赢上证指数3.6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4.0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5个百分点;国证机器人指数上涨6.1%,跑赢上证指数4.7个百分点,跑赢沪深300指数5.1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1.6个百分点。
特斯拉机器人展示自主运行,AI能力实现重大提升。10月17日,特斯拉放出最新Optimus视频:1)机器人利用2D摄像头实现自主导航,自主探索未知空间,利用神经网络避开人群和障碍物,利用视觉捕捉环境线索,多个机器人共同构建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并且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导航;此外机器人可以在不平坦地形上行走,例如实现上楼梯。2)机器人可以定位和导航到最近的充电站,仅使用其后置摄像头精确对接,充电后再回去工作,机器人可以自主搬运11公斤的电池托盘。3)机器人开始学习与人互动,能够根据人的手势/语音做出反应,例如可以对不安全的行为做出反应,按要求分发不同的物品。4)以上新技能都是通过神经网络学习,能够在机器人的嵌入式计算机上实时运行。10月11日,“WeRobot”发布会展示机器人的行走能力、动作流畅度已经实现非常高的水平,尽管为远程控制,但是表明硬件能力基本已经实现成熟,今天视频进一步展示软件端智能化水平实现重大突破!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自主执行任务、自主充电、自主和人类互动,在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加持下,未来机器人将继续提升执行任务的泛化性、稳定性。
优必选正式发布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并已进入比亚迪汽车工厂实训。今年以来,优必选聚焦汽车、3C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在全球率先与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红旗、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奥迪一汽等汽车企业,并已跨产业与富士康、顺丰在内的多家行业领导企业合作。目前,优必选WalkerS1已进入比亚迪工厂执行搬运任务实训,并已实现全球首次人形机器人与无人物流车、无人叉车、工业移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管理系统的协同作业,助力实现室内外物流场景的无人化和规模化商业落地。
宇树更新人形智能体UnitreeG1视频,实现立定跳远1.4m。G1整机身高132cm,但是实现140cm立定跳远,G1人形机器人跳远/身高比>1,可能是全球至今跳远最远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此外,宇树展示Go2四足机器狗能够实现本体3D雷达实时闪避、实时端到端AI深度强化学习、多模态大模型实时交互等。
开普勒正式发布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开启商业化进程。1)K2的四肢主体结构均采用一体化设计,刚性更好,易于制造和维护。新一代绳驱触觉灵巧手,单手多达11个自由度(主动+被动),单手负载能力可达15公斤,每个指尖配备高达96个触点的柔性传感器,全面提升灵巧操作能力。2)K2延续使用2.33KWh大容量电池,在保证8小时不间断续航的同时,增加了兼顾直充和自动充电的特殊充电接口,长时间工作时的补充能源方式更灵活。3)K2增加了头部转动
和俯仰2个自由度,人机交互更加自然,在全身52个自由度的加持下,先行者K2的感知范围和手眼协同能力更进一步。4)K2适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特种作业、科研教育等领域,在发布的同时,先行者K2已进入多家头部客户的实际场景开展测试,比如物料搬运、样品处理、巡逻巡检、冲压收料、质量检测等,按计划推进落地流程。
融资动态:星动纪元近日成功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清流资本、元璟
资本、阿里巴巴联合领投,策源资本跟投,老股东联想创投、世纪金源、金鼎资本、泽羽资本、清控天诚持续追投,华兴资本继续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金额总计近3亿元,将主要用于加速星动纪元具身智能技术的原生性突破性研发以及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并持续巩固公司人才、技术壁垒和市场领先地位。
相关标的:人形机器人硬件端核心环节:1)丝杠及设备,标的包括贝斯特(300580)、五洲新春(603667)、北特科技(603009)、恒立液压(601100)、秦川机床(000837)、鼎智科技(873593)、日发精机(002520)、浙海德曼(688577)、华辰装备(300809);2)减速器,标的包括绿的谐波(688017)、双环传动(002472)、中大力德(002896);3)传感器,标的包括安培龙(301413)、柯力传感(603662);4)电机,标的包括鸣志电器(603728)、兆威机电(003021)、伟创电气(688698)、步科股份(688160)、禾川科技(688320);5)执行器总成:拓普集团(601689)、三花智控(002050);6)机器人本体,标的包括博实股份(002698)、优必选(9880)。
风险提示:工业机器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机器人公司扩产不及预期的风险;人形机器人发展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