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之家
全国站

空铁双轨并行,客运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前景广阔

来源:信达证券
2024-09-10 17:31:03
摘要
本期内容提要:铁路及民航出行已成为国内中长途最主要的客运出行方式。综合1978~2023年,总客运周转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6.4%,其中铁路/民航周转量增速分别为5.9%/14.0%。铁路中的高铁出行在2008~2019年旅客周转量年均复合增速高

本期内容提要:

铁路及民航出行已成为国内中长途最主要的客运出行方式。综合1978~2023年,总客运周转量年均复合增速达到6.4%,其中铁路/民航周转量增速分别为5.9%/14.0%。铁路中的高铁出行在2008~2019年旅客周转量年均复合增速高达75.8%,远高于同期铁路增速6.0%。客运量占比上,2012年起铁路客运量占比迅速提升,由5.0%增至41.4%;民航客运量占比仅有6.7%。周转量占比上,至2023年,铁路周转量占比增至51.5%居首位,民航占比提升至第二,达到36.0%。

铁路客运概况:路网规模不断完善,量价均有增长空间。

1)产业结构:铁路网络运营及管理高度集中,高铁网络持续扩大。铁路产业由政府部门主导,国家铁路局(行政职能)和铁路总公司(企业职能,即国铁集团)共同规划安排铁路客运工作,铁路的工程建设和设备制造大多由国资委旗下的国有企业负责。铁路网络则是四纵四横构建高铁客运网络主骨架,连接主要城市,2021年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型,高铁已覆盖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2)票价机制:铁路时速提高,票价市场化持续。国内高铁线路可分为主干线、区域连接线和其他城际铁路三类,时速300~350km的线路多为长途线路,连接众多省会及大城市群;时速200~250km的线路多为区域城际线。2016年起高铁动车组客运票价定价权由政府部门转交至原铁路总公司,逐渐实施浮动票价机制,但整体票价水平仍然较低。

3)客流需求:铁路网络密度仍有提升空间,高铁承运量高增速有望持续。铁路路网密度上,以2021年情况为例,中国铁路线路密度约10~25km/1000平方公里,密度小于日韩及欧洲地区。客流密度上,国内高铁客流总体平均密度已从2008年的223万人次增至超2300万人次,约为欧洲高铁客流密度的两倍,但还只是日本新干线系统全网客流密度的三分之二。

4)建造成本:国内高铁建造平均成本较国外水平更低,投资额保持高基数。高铁供应链多由国有企业负责,时速越高的线路建造成本越高;2019年前铁路年均总固投额基本保持在8000亿。高铁线路建造成本上,时速350公里的双向轨道高铁线路平均成本约为1.39亿元/公里,比欧洲的建造成本至少低40%。同一条线路,采用时速350公里的轨道标准成本要比时速250公里的成本高出10%~30%。

航空客运概况:票价市场化程度较高,后续旅客量增长潜力深厚。

1)产业结构:中国民用航空局负责民航领域的发展规划,监管航司、机场。中国民航产业结构包括航空运输、服务、制造、基建等多方面。中国民用航空局主管民用航空事务,对国内民用航空活动进行规划、监管与服务。三大航等航空公司提供航空运输服务,控股多家地方航司;航空制造商有国有企业、海外制造商,且海外制造商产业供应链相对成熟。

2)票价机制:航空票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机票已经过多轮提价。自2004年起,国内票价管控放开,越来越多航线开始实施市场化定价,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航线比例提升,航线全票价上涨幅度明显。2014年12月至2020年11月,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国内航线占当年全部国内航线的比例由13.8%增至36.2%。从具体航线价格情况看,2017-2023年,经过多轮提价,主要商务干线航线票价累计涨幅均超过70%,票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3)需求空间:航空旅客量后续增长潜力大。2006~2019年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由1.60亿人次增至6.60亿人次,年均增长率高达11.5%。根据空客发布的《全球市场预测(2023-2042)》,未来20年全球客运需求年均增速预计+3.6%,中国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2%,为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同时,预计中国的人均乘机次数将由2019年的0.5次增至2042年的1.7次。(2019年,我国人均乘机次数仅为0.47次。对比世界平均值0.87次、美国2.48次)。

4)扩张成本:机场平均造价水平低于高铁线路。机场造价方面,按照地理位置、机场规模、设计标准等价格有所不同。新建机场中,北京大兴机场民航部分投资达到1167亿人民币,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造价约750亿元;西部地区单个机场投资约为10亿元,相当于10多公里高铁的价格。飞机购买价方面,航司采购价通常有相应折扣,参考三大航以往购买飞机公告,购买A320neo的平均价格约1.28亿美元/架,折合人民币约8.8亿元。

铁路客运及航空客运核心因素对比

1)盈利模式对比:铁路客运公司收入及成本可控性较强,相对稳定;航空客运公司收入及成本影响因素较多。

2)出行里程是铁路及航空竞争优势划分的核心因素:中国高铁出行影响距离可超1000公里,150~800公里路段基本由高铁出行方式主导;800~1200公里区间,民航和高铁则存在较激烈竞争关系;1200公里以上距离,则以民航出行主导。

3)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影响着出行方式的选择。受到收入水平限制,出行距离较远的旅客可能会愿意牺牲较长出行时长来换取更实惠的出行花费,且这一因素对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影响程度较大。

核心结论:当前铁路客运发展快于空运,中长期航空客运发展空间或更广阔

投资建议:看好航空及高铁出行的持续复苏,建议重点关注中国国航、南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中国东航、京沪高铁。

风险因素:出行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国际航线恢复不及预期,油价大幅上涨风险,人民币大幅贬值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点击查看研报:PDF原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券商、游资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或自媒体,仅供参考。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作为任何投资和交易的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大家都在看

产融融合新突破:“金融+制造”模式,优势显著亮点纷呈

国网英大(600517)投资亮点隶属于国家电网的子公司,以“金融+制造”模式双轮驱动业绩增长:1)作为国家电网的直属子公司,国网英大正在逐步转型为一家国有金融控股集团。英大集团是其母公司,国家电网是其最终控制人,
2024-09-10

“同店业绩受压,股权激励计划终止引发热议!”

False  【点击查看研报:PDF原文】...
2024-09-08

《2024年中报解析:大众品需求压力下,市场分化蕴藏新机遇》

投资要点啤酒:2024Q2量价承压,成本红利持续释放。2024Q2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叠加,需求疲软+现饮承压+南方降雨+销量高基数,啤酒销量呈下降趋势,同时均价提升放缓甚至出现下滑。但得益于原材料下降带来的成本红利,以及竞...
2024-09-07

业绩稳步攀升,一体化优势尽显市场风采

云天化(600096)投资分析近期,云天化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在24H1期间实现了营业收入319.9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6%;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8.41亿元,同比增长6.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
2024-09-07

白鸡领航者:祖代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独占鳌头

安全股份(002415)投资要点国内安防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业绩稳健提升2024年上半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达到2200亿元,同比增长12.3%。根据行业报告,安全股份在视频监控、门禁系统、报警系统等领域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前茅。公司产...
2024-09-06

2024年中报大揭秘:企业养殖业务逆袭,成功扭亏为盈,成本优势牢不可破!

巨星农牧(603477)投资概览业绩回顾:近日,巨星农牧发布2024年中报。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2.33亿元,同比增长13.1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0.45亿元,同比减亏87.13%。具体来看,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84亿元
2024-09-06

《OTA行业强势崛起:优势扩大,边际改善趋势明确,独家深度解析》

1H24出行需求增长稳健,OTA平台渗透率持续提升。受益于1H24出行需求增长,以及疫情以来居民旅游预订习惯向线上迁移,OTA龙头携程、同程上半年均交出亮眼成绩。尤其是出境游业务,在国际航班供应恢复和中国出境游旅客自由
2024-09-06

“逆周期崛起!业绩坚挺,产业链一体化稳步前行,见证行业新篇章”

合盛硅业(603260)核心观点:事件概述2024年8月29日,合盛硅业公布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2.72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78亿元,同比减少45.12%。在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78.56亿元
2024-09-06

"钾锂市场火爆,盐湖提锂技术助力成本领先,产销量双增长解析"

盐湖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792)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2.37亿元,同比下降27.3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2.12亿元,同比下降56.6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21.59亿元,同比
2024-09-05

果链巨头二季度业绩爆发,卡位优势显著,静待花开新篇章!

博众精工(688097)投资分析动态:博众精工公布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第二季度业绩显著提升。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18.34亿元,同比增长12.47%;归母净利润为0.96亿元,同比增长6.07%;扣非归母净利为0.75亿元,同比增长11.27%
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