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补充养老新篇章:揭秘中国企职业年金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挑战
第二支柱养老保险,一般指由企业或行业团体主导发起的养老保险,由雇主和职工共同缴费进行养老储蓄,是老年人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的第二支柱养老保险主要为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定位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其中,企业年金为自愿性质,主要适用于企业职工;职业年金为强制性质,主要适用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两个年金均采用完全积累制的模式运行,对居民的老年储蓄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
两个年金已形成规模,待遇水平较好。结合人社部公布数据及我们的多方测算:截至2023年末,企业年金约覆盖3144万人,人均缴费水平约为117元/月,积累资金超过3万亿元,市场化运作以来年化投资回报率约为4.4%,人均待遇水平约为3000元/月,接近同期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职业年金约覆盖6077万人,人均缴费水平约为900元/月,积累资金接近3万亿元,市场化运作以来年化投资回报率约为6.0%。待遇水平虽然暂不明确,但考虑到其缴费和投资回报水平较企业年金更高,待遇估计也更好。
覆盖面窄,是当前中国第二支柱养老保险的核心问题。两个年金的待遇水平虽然较好,但合计覆盖不到1亿人,仅相当于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的9%,16岁及以上人口的8%,补充养老作用发挥受限。除经济条件天然限制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限制了企业年金的扩面。1)设立和参与环节:外向型经济下企业设立年金计划的动力长期不足;而政策门槛和市场门槛,又将相当一部分具有意愿的企业拒之门外。职工金融知识不足,参与意愿本就不强;工会力量薄弱,又令职工的参与意愿与实际环境形成错配。此外,广大季节工、非全职工等灵活就业人员本身不在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之内,也进一步压低了第二支柱的天花板。2)缴费环节:当前无论企业或职工收到的税惠政策力度均偏弱,未能起到有效激励作用。3)投资和管理环节:企业年金历史投资回报率偏低,管理费率较之偏高,企业和职工参与意愿进一步受到抑制。4)领取环节:企业年金禁止提前领取,无法满足企业和职工的流动性偏好,进一步限制了企业年金制度推广。
政策建议:1)设立和参与环节:通过多方面手段提升企业和职工的参与意愿。企业方面,通过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集合型年金计划,简化企业年金设立要求和设立流程,降低参与门槛。职工方面,强化金融教育、设立账户自动注册机制。2)缴费环节:进一步优化税惠政策,调整税惠力度并明确抵扣模式。3)投资环节:放宽投资限制,保障资金保值增值;允许职工选择标准化投资方案,强化职工参与感;优化资本市场建设,发挥其对企业年金基金保值增值的作用;优化企业年金基金考核机制等。4)领取环节:允许提前领取,但配合罚息机制降低提前领取规模,保护职工养老储蓄。5)其他方面:鼓励团体型商业养老保险等其他类型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发展。
风险提示:1)测算数据不能保证绝对精确;2)针对2023年的分析不能完全反映长期趋势;3)综合考虑其他支柱养老金可能影响政策建议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