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板块迎政策组合拳,信用修复与息差拐点可期!
维稳经济决心十足,政策组合拳掷地有声
政策加速落地,后续加码可期。自9月24日三部门联合召开“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布会起,一揽子增量货币政策陆续落地。截至10月18日,存款准备金率与7天OMO利率均调降,主要银行均发布调整存量房贷利率相关公告,SFISF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均已设立。同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亦陆续通过发布会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突显监管当局对信心修复及预期管理的重视。此外,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反映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重视程度,央行潘功胜行长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中亦强调“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挑战,主要是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股市楼市在政策呵护下已有修复迹象,未来能否长期健康发展,仍取决于已有政策的落地成效及新政策的支持。监管层维稳经济的决心不可低估,未来增量政策仍可期。
负债端对冲息收入下行压力,息差拐点取决于政策成效
商业银行净息差或于2025年迎来拐点。一揽子增量货币政策影响商业银行息收入:第一、OMO7D利率下调带动LPR下降0.20%~0.25%,贷款收益率中枢下降;第二,存量房贷统一调至LPR-30bp(北上深二套除外),央行预计平均降幅约0.5%。
需注意此次商业银行公布调降存款按揭公告中,并未调整LPR取值、重定价日期、频率等要素,故部分重定价日集中于1月1日的银行,2025Q1仍面临息差下行压力。央行为维稳息差,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第一,存款准本金率前期已下调0.5%,未来仍有0.25%~0.25%的下降空间;第二、国有行于10月18日下调存款挂牌利率(活期5bp、定期25bp),测算年内带动上市银行息差上行1.3bp,同时前期存款利率下行形成的重新定价效果亦将累计显现。故我们认为此次一揽子政策对银行息差的影响或偏中性,未来息差能否企稳取决于政策成效。一方面,若政策推动下居民消费需求回升,通胀及失业率指标修复,则2025年进一步降息的必要性下降;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与预期修复共振,经济活跃增加信贷需求,亦提升信贷投放收益率。若2025年上半年观察到上述因素发展迹象,则商业银行息差或在下半年迎来修复拐点。
财政发力带动信贷投放,全力完成经济增长目标
四季度信贷投放加量空间及必要性十足。第一、前三季度GDP同比增4.8%,低于5.0%的全年目标。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Q4经济增长仍依赖于存量信贷的盘活及新投放贷款的推动;第二、Q3以来地方政府债发行明显加速,9月财政存款同比少增亦反映财政资金已形成拨付,而财政投放项目仍需银行信贷资金配套,伴随财政进一步发力,Q4大行基建相关贷款投放空间大;第三、央行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豁免执行“信贷资金不得流入股市”的监管规定,资本市场亦有修复迹象,21家全国性银行迎来信贷投放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高股息逻辑可持续,关注估值修复
1、高股息逻辑源于平稳盈利增长带来的分红,年内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对冲收益率下行压力、对公风险修复对冲零售反弹压力,收入或相对平稳,拨备仍可反哺盈利。此外低收益率下保险OCI账户仍有配置需求,证券、基金公司亦可通过SFISF配置高股息标的套利(互换费率+质押式回购利率小于股息率)。此外国有大行受益于资本补充,其估值中枢或迎来重塑。受益标的农业银行、中信银行。2、当前经济仍在修复过程中,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仍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政策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押注经济复苏主线的胜率或持续上升。客群基础好,零售业务具有优势的银行,在经济修复中获益更明显。受益标的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