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会增量政策解读:动态财政与积极货币引领政策新风向
报告摘要
核心观点:1、本轮政策转向的特点:问题导向,金融政策全面积极,财政政策仍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之中,预计政策观察窗口期较长,防风险仍为当前政策底层逻辑。2、增量财政政策可期,关注政策投向领域和落实机制。3、风险偏好提升明确,资本市场活跃性有望延续。4、银行受益于化债带来的扩表动能增强和资产质量改善。
本轮政策转向的特点:问题导向,金融政策全面积极,财政政策仍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之中,预计政策观察窗口期较长。①总体评价:方向明确,投向领域体现出问题导向式的政策思路。从本次增量政策力度来看,政策的转向十分明确;从投向领域来看,体现出问题导向式的政策思路。②财政政策:仍处于动态博弈过程之中,预计政策观察窗口期较长。财政政策未来的投向和力度是动态可调整的,预计政策发力期和经济真空期的环境将会延续一段时间,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和明年的两会均为重要观察节点。③金融政策:全面积极,力度较大。各类金融政策工具推进落地较快,金融政策全面积极态度持续明确。从当前来看,一方面金融政策面临的内外部约束条件压力较小;另一方面金融政策要起到政策先行军的作用,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表示“坚定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金融政策将继续维持全面积极的态度。④财政关注领域进一步明确,防风险仍为政策底层逻辑。从政策面近期表态来看,目前政策关注领域排序进一步明确,从优先级来看,依次为:地方政府债务、新质生产力、房地产和消费民生。体现出防风险仍为当前政策底层逻辑。
未来政策展望及对资本市场影响:增量财政政策可期,资本市场活跃性有望延续。
政策展望:①增量财政政策可期,财政政策的发力是经济企稳的必要条件,是决策层决心和力度的体现;②关注政策投向领域,在政策转向明确以及化债政策明朗后,财政政策在新质生产力、房地产、消费民生等领域的发力仍然值得期待;③关注政策落实机制,财政政策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面临的约束条件相对更多,包括落地过程中各层级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加杠杆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性问题的应对。因此,财政政策在化债、地产、消费民生等领域的落实机制和堵点的打通值得进一步关注。资本市场展望:①短期来看,风险偏好提升明确,财政政策的动态博弈过程将持续形成预期引导,金融政策保持全面积极,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可以和扩内需促消费形成正向循环,资本市场活跃性有望延续。②中长期来看,财政政策的力度、投向和落实机制决定经济修复的斜率与持续性,决定资本市场上行的时间和空间。
本轮化债政策梳理及其对银行的影响:银行受益于扩表动能增强和资产质量改善。①化债政策梳理:规模力度较大;中央加杠杆的力度和方向可继续期待。②对银行规模影响:资产扩张动能受益于地方政府压力减轻后发展活力增强,以及风险权重下降对资本的节约,测算可节约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8136亿元。③对银行息差影响:测算对息差的累计负向影响14.7bp,2024~2028年分别为4.6bp、4.2bp、3.9bp、1.0bp和1.0bp。④对银行资产质量影响:测算本轮置换可通过相关拨备的释放带来信用成本节约3270亿元,对2024~2026年行业利润每年支撑3.9%、2027~2028年每年支撑1.1%。
投资建议:目前是市场偏好提升+未来经济预期有分歧的阶段,重点推荐有化债收益的优质城农商行,选择基本面确定性大且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渝农商行、沪农商行、齐鲁银行、常熟银行;二是如果经济预期持续提升,推荐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三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种,推荐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经济下滑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