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诊断市场爆发,国产替代浪潮席卷生物医药Ⅱ行业!
报告摘要
本周我们讨论病理诊断中的免疫组化诊断市场。
免疫组化诊断是指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来确定组织细胞内抗原,对其定位、定性及定量的研究。应用于判断肿瘤的原发位置、良/恶性、分型、分期,发现微小转移灶,指导靶向治疗,判断预后情况。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国产品牌畅游蓝海市场
受益于国内诊疗人次稳定增长、医保覆盖面与支出力度逐渐加大以及分级诊疗的持续推动,我国病理诊断市场呈稳定增长态势,2022年,免疫组化诊断市场规模约44.69亿元,约占病理诊断规模的60%。国内病理诊断市场被罗氏、徕卡、安捷伦主导,外资占据了近七成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迈新等国产品牌的崛起,国产品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022年,九强生物的子公司迈新生物实现营收6.45亿元,占据约15%的市场份额。
我国癌症高发叠加热门靶点药物问世,有望助力未来检测量上升。2000-2018年,全癌种标化发病率平均每年增加1.4%,全癌种标化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3%,这为病理诊断带来了持续的增量。同时,在全链条支持医疗创新政策的加持下,PD-1等热门靶点药物的上市,为检测量的上升提供了进一步的推动力。
我国病理医生缺口大,未来辅以AI诊断,可提高诊断效率,满足未来增长的检测需求。以每100张床配备1.5名病理医师计算,2017-2021年,我国病理医生缺口始终维持在10万人以上,呈逐步上升的趋势;且一名病理医生的培养至少需要5-8年的时间。AI辅助诊断技术可以缓解这一困境,从2021年开始,已经有多款产品上市。未来随着算法的优化,病理诊断效率有望得到提高,增长的检测需求或将得到满足。
九强生物:子公司迈新生物免疫组化产品媲美进口品牌
公司为国产免疫组化诊断龙头,其负责病理诊断业务的子公司迈新生物业绩快速增长,2023年实现营收7.24亿元,同比增长12.2%,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增长14.5%。盈利能力来看,2023年净利率为42.5%,近三年净利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上,且呈稳步提升的趋势。
设备方面,公司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Titan系统在仪器参数上已经与罗氏、徕卡、DAKO等进口主流品牌相当,在部分参数如切片容量、试剂位数量上已经超过进口品牌。试剂方面,至2023年,公司有400余种免疫组化抗体和原位杂交探针获得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证,5种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试剂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处于行业领先水平。随着产品逐步受到终端的认可,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态势,加速国产替代。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9位。本周(8月5日-8月9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0.42%,跑赢沪深300指数1.14pct,跑赢创业板指数2.18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9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中成药、医药流通、医疗器械上涨,其中,中成药子板块上涨1.27%,医药流通子板块上涨0.99%。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政策催化”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丽珠集团、苑东生物)、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赛诺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科伦博泰生物-B、乐普生物、百奥泰、微芯生物)、体外诊断(新产业、亚辉龙、万孚生物、华大智造)。
(3)设备更新,催化在望: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开立医疗、澳华内镜、海泰新光、祥生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