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之家
全国站

"3D打印革命:工业制造与航空航天+消费电子双引擎驱动行业迅猛扩张!"

来源:国海证券
2024-10-30 19:30:15
摘要
投资要点:3D打印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具有“自由制造、去模具、减废料、降库存”等独特优势,是传统工艺的重要补充。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基于三维模型数据,采用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完全相反的逐层叠加材料的方

投资要点: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具有“自由制造、去模具、减废料、降库存”等独特优势,是传统工艺的重要补充。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基于三维模型数据,采用与传统减材制造技术完全相反的逐层叠加材料的方式,直接制造与相应数字模型完全一致的三维

物理实体模型的制造方法,基本原理为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形系统,将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粉末、树脂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形,制造出实体产品。3D打印具有两大独特优势,一是可快速加工成形结构复杂的零件,无需传统工具夹具和多重处理,实现“自由制造”,缩短产品的研发生产周期;二是制造模式优化,“去模具、减废料、降库存”,材料利用率高并实现降本增效,是传统加工方式的重要补充;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军工、核电、船舶、医疗等众多领域。

3D打印技术目前工艺路线百花齐放,其中金属3D打印工业化应用最为广泛,选区激光熔融(SLM)是最主流工艺。3D打印目前有七大类主流工艺路线——粉末床熔融、定向能量沉积、立体光固化、粘结剂喷射、材料挤出、材料喷射和薄材叠层,各工艺类别下还包括不同的子工艺;打印材料包括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以及生物材料四种。按工艺类型分,粉末床熔融工艺打印的零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精度,是目前工业领域主流的增材制造技术,其中选区激光熔融(SLM)工艺的稳定性和技术成熟度较高,具有突出优势,应用最为广泛;按打印材料可分为金属3D打印和非金属3D打印,金属3D打印工业化应用程度最深,目前在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均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并拓展至消费市场,尤其是3C领域;非金属3D打印工艺种类较多,应用领域涵盖汽车、医疗和文创等。

3D打印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中游企业处于产业链主导地位,行业目前处于快速成长期,规模不断扩张。3D打印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件,包括3D打印原材料、核心硬件和软件等;中游以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为主,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年打印设备和服务在全球市场合计占比80%,在中国市场合计占比76%;下游应用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电子工业、模具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和建筑等多个领域。根据WohlersAssociates统计数据,全球增材制造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13-2023年期间复合增速超20%,2023年全球增材制造行业销售额达到200.35亿美元,同比增长11.1%,其中金属增材制造市场同比实现了24.4%的增长。

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领域是下游未来重要增长市场,金属3D打印工业化应用程度将进一步深化,3D打印行业整体空间有望加速打开。1)航空航天市场:目前金属3D打印在航空航天市场的工业化应用已较为成熟,包括航空领域火箭发动机零件及火箭配件制造,航天领域飞机发动机零件、起落架制造等,实现产品轻量化的同时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据《SpaceX:StarshiptoMars-TheFirst20Years,2ndEdition》,SpaceX生产火箭的猛禽发动机40%质量应用了3D打印工艺,我国C919飞机发动机燃料喷嘴也采用3D打印制造,据我们测算SpaceX火箭发动机每年对3D打印设备需求约140-350台,需求价值量约1.12-2.80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约8-20亿元(按2024年10月16日汇率折算),C919发动机3D打印设备总需求量约1080台,总需求价值量约35亿元,交付时间7年(2024-2031年),C919发动机3D打印设备年需求量约155台,年价值量约4.94亿元。2)消费电子市场:是下游应用的新兴市场,“钛合金+3D打印”有助于实现产品减轻减薄,且原材料和上游设备成本逐渐下降,驱动3D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大规模应用;目前苹果、华为、小米等头部厂家已开始应用3D打印技术,包括折叠屏手机钛合金铰链轴盖、手机中框和智能手表等;未来钛合金3D打印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渗透率有望提高,据我们测算至2028年3D打印渗透率达到40%-50%时,折叠屏手机钛合金铰链轴盖3D打印全球市场空间将达到36.6-45.7亿元,中国市场空间将达到17.1-21.4亿元,手机中框领域全球3D打印产业总市场规模预计约756-945亿元,手机中框领域中国3D打印产业总市场规模约174-217亿元。上述市场将为3D打印行业提供较大增量。

行业评级及重点推荐个股:随着3D打印技术逐步趋于成熟,加工效率和工艺良品率的提升、规模效应的释放,3D打印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在航空航天、消费电子、汽车及人形机器人、医疗等市场的渗透率将逐步提高,工业化应用加深,我们认为3D打印行业的收入规模有望实现较高增长,维持3D打印行业“推荐”评级。产业链上游建议关注有研粉材和金橙子,中游建议关注铂力特和华曙高科,下游建议关注金太阳。

风险提示: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的风险;新兴行业或领域产业化应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3D打印行业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模型及测算假设误差等。

  【点击查看研报:PDF原文】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收录的券商、游资及发布的图片、内容,均收集整理自互联网或自媒体,仅供参考。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交流,不作为任何投资和交易的根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版权归属于原作者,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

大家都在看

长安2030年销量目标500万辆,小鹏L4级自动驾驶领跑未来

行情回顾过去一周(2024/10/21~2024/10/25),申万汽车行业上涨3.51%,表现强于同花顺全A,所有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3。细分板块涨跌幅:过去一周(2024/10/21~2024/10/25),摩托车及其他涨幅最大,商用车涨幅最小。摩托车及其他上
2024-10-30

银业新动向:增量政策成效显著,银行配置价值备受看好

9月经济数据修复迹象显现: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4.6%,增速较二季度略有放缓。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较8月和去年同期均回升。以旧换新促进内需回暖,带动制造业边际改善。9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3%,好于上
2024-10-30

建材行业强势崛起:个股普涨,板块稳步向前

核心观点建材行业指数表现良好:本周(10月19日-10月25日)上证综指报收3299.70,周涨幅1.17%,深证成指报收10619.85,周涨幅2.53%,中小板100指数报收6562.36,周涨幅2.90%,申万建材指数报收4552.02,周涨幅4.39%,跑赢上证3.22pct。申万
2024-10-30

2024年Q3汽车基金持仓新动向:环比小涨,行业投资机遇凸显!

投资摘要:每周一谈:2024Q3汽车行业基金持仓环比微增2024Q3汽车行业基金持仓环比微增。2024Q3,A股总市值约为96.87万亿,汽车行业市值约为3.49万亿,占比约为3.6%,环比增加0.1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在基金总持仓中占比为4.5%,环比...
2024-10-30

化工行业2024年9月运行数据盘点:全面解读行业运行指标动态

摘要1、行业估值指标、景气度指标:化工行业综合景气指数;工业增加值2、价格指标:PPIPPIRMCCPI、价格价差(化工品价格走势及最新历史分位)3、供给端指标:产能利用率、能耗、固定资产投资、存货、在建工程情况4、进出...
2024-10-30

《半导体行业回暖进行时:月度报告揭示估值修复新趋势》

核心观点行业数据跟踪:1)半导体:2024年8月,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为5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6%,实现了连续五个月的同比正增长。从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半导体行业增速较快,我国半导体行业保持稳定持续的增长,仍旧为全
2024-10-30

光伏行业周览:最新动态、热点解读,一周光伏行情速递!

本周光伏设备(申万)指数表现本周(2024/10/21-2024/10/25)沪深300指数+0.79%,申万31个行业指数28个实现上涨,电力设备(申万)指数本周+9.10%,排在第1位,跑赢指数8.30pct。本周电力设备二级行业指数普涨,光伏设备行业指数+17.06...
2024-10-30

医药创新先锋周览:生物制药行业热点速递

行情回顾上周A股创新药板块涨幅排名前三位的是前沿生物-U(16.70%)、海创药业-U(16.30%)、亚虹医药-U(14.76%);跌幅排名前三位的是泽璟制药-U(-4.96%)、恒瑞医药(-4.91%)、百济神州-U(-4.22%)。上周港股创新药板块涨幅排
2024-10-30

【聚焦】国防军工行业:周度动态盘点,揭秘行业新风向!

上周国防军工行业指数表现上周(2024.10.21-2024.10.25)国防军工(申万)板块上涨4.04%,沪深300指数上涨0.79%,国防军工板块领先沪深300指数3.25个百分点。和其他行业对比,国防军工行业上周排名申万行业涨幅第11位。今年以来,
2024-10-30

周期拐点显现,利润释放受阻:费用扩张下的市场新动向

恒立液压(601100)恒立液压近日公布了其三季报,报告显示,在1-3Q24期间,公司实现了总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9.32%,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17.9亿元,同比增长2%。然而,在第三季度,公司收入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11%,归属于母
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