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风口再起:中能建氢电解槽集采候选人揭晓,聚焦潜在龙头企业!
事项:
中能建125套电解槽集采中标候选人公布。10月30日,中国能建电子采购平台公布了2024年度制氢设备集中采购项目的中标候选人信息,阳光氢能、隆基氢能、三一氢能、国富氢能、派瑞氢能、华光环能、京电设备、广东盛氢等多家企业入围。中国能建本年度制氢设备集中采购项目预估采购125套电解槽,含ALK和PEM两种技术路线。中能建制氢设备集中采购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制氢设备采购项目,集采入围结果可作为国内制氢设备环节竞争格局的重要参考。
平安观点:
集采概况:规模大、关注度高,制氢设备企业一年一度的“华山论剑”。
中国能建2023、2024年各举行了一次制氢设备集采,两次集采规模均为125套,分2个标包进行招标:001ALK电解槽1000Nm3/h;002PEM电解槽200Nm3/h。中国能建电子采购平台未公布两个标段招标台数,根据香橙会研究院信息,两次集采招标规模均为565MW,其中110套1000Nm3/h碱性(ALK)电解水制氢成套装备,15套200Nm3/hPEM电解水制氢成套装备。根据香橙会研究院数据,2023年国内电解水制氢设备公开招标需求规模约1696MW,则中能建2023年度招标规模占该年度全国公开招标规模的33%。中能建集采招标规模大,招标入围信息公开,且入围短名单对其它采购方有一定的宣传效应,因此集采入围结果可作为国内制氢设备竞争格局的重要参考。
入围企业:老玩家实力依旧,新入者层出不穷。2024年集采中,标段一(ALK)共计14家候选人入围,标段二(PEM)共计7家候选人入围;2023年两个标段入围企业数量则分别为11家和5家。入围企业及报价情况详见文后图表。2024年ALK电解槽入围的14家企业中,8家为2023年中标的企业,包括新能源企业旗下氢能公司阳光氢能、隆基氢能、天合元氢,老牌电解槽企业派瑞氢能、天津大陆,布局电解槽环节的上市公司华光环能、昇辉科技(广东盛氢),以及中能建旗下设备公司京电设备(北京电力设备总厂);6家为新入围短名单的企业,包括国富氢能、中车株洲所、三一氢能、青骐骥中能(苏州)、中集中电(扬州)、华商厦庚。全球绿氢和电解槽产业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竞争格局尚不明朗。深耕电解槽多年的老玩家实力依旧强劲,在招标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新玩家也层出不穷,参与到碱性电解槽市场竞争中。PEM电解槽环节参与者增加,国内品牌实力强劲,2024年PEM电解槽入围的7家企业中,仅3家为2023年中标的企业,分别是阳光氢能、长春绿动、氢辉能源;4家为新入围短名单的企业,包括三一氢能、华电科工、氢盛创合、国富氢能。2024年入围的企业中,阳光氢能、三一氢能、国富氢能三家企业同时入围两个标段,同时布局碱性和PEM两大技术路线,且实力获得认可。
投标均价:碱槽降价空间有限,PEM价格下降明显。2024年集采入围企业投标报价均低于2023年。2024年ALK标段入围企业投标均价为1203元/kW,较2023年的1366元/kW下降12%;价格区间为1042-1374元/kW(2023年为1255-1452元/kW),最高和最低报价分别较2023年下降5%和17%。由于国内绿氢项目实际投运的规模不多,碱性电解槽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需求及优劣比较尚不分明,竞争格局仍未明朗。香橙会研究院认为,现阶段碱性电解槽价格已接近成本线,市场竞争激烈;后续价格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2024年,PEM标段入围企业投标均价为6050元/kW,较2023年的7558元/kW下降20%;价格区间为5350-6980元/kW(2023年为5800-8980元/kW),最高和最低报价分别较2023年下降22%和8%。PEM路线在我国的应用尚早,由于单瓦价格较高,单台功率数较低,且产业链国产化程度不高,PEM电解槽在我国的招投标需求中相对较为少见,但此次招标结果来看,国内PEM电解槽环节参与者活跃涌现,且国产PEM价格下降迅速,后续国内PEM电解槽的应用推广有望提速。
投资建议:中能建电解槽集采招标候选人公布,关注“短名单”入围企业。中能建2024年度制氢设备集中采购项目的中标候选人公布,为了解我国制氢设备环节竞争格局提供了重要参考。从此次入围结果来看,碱性电解槽环节参与者繁多,新入者仍积极入局,价格竞争激烈,竞争格局仍未明朗。PEM路线在我国的应用尚早,但集采入围结果表明参与者活跃度增加、价格快速下降,后续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进入中能建短名单的企业技术水平和交付能力均较为出色,后续有望获得更多订单,具有长期关注的价值。推荐:光储主业稳健,氢能电解槽布局双路线的实力玩家阳光电源;建议关注:持续耕耘电解槽赛道,二度入围短名单,氢能电解槽有望成为潜在第二增长曲线的华光环能、昇辉科技。
风险提示:(1)绿氢项目落地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国内绿氢项目规划规模庞大,但发展阶段较早,项目的设备构成和运营模式尚需探索,未来项目落地进展存在不确定性。若绿电降本或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可能影响绿氢项目落地,进而影响电解槽需求。(2)电解设备供给端竞争加剧的风险。国内电解槽环节招投标需求火热的同时,已有诸多企业入局,目前国内电解槽竞争格局尚不明朗,若产品无法形成壁垒、陷入低价内卷,则参与者电解槽业务难以形成有效的业绩贡献。(3)国际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风险。欧、美等国际主要市场对清洁能源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十分重视,存在推进电解槽、清洁能源等产业链本土化的倾向。若未来绿氢设备供应链政策收紧,或绿氢化工产品标准发生变化,国内氢能企业海外市场扩张可能受限。